(一)
近期一朋友遭遇了件极品事。话说这位父亲在孩子刚满月后就到外国进修,到孩子3岁过生日时才回国。刚回来的第一天就遭遇自尊受创。他兴致勃勃地携带儿子到街上买玩具,孩子买了三个玩具还想买第四个,被父亲拒绝,没想到熊孩子打死也不愿离开,哭闹踢打他父亲。
一个好心的大婶过来问:“你父亲如何你了?”
没想到熊孩子脸不红、眼不眨地大叫:“他不是我父亲!我不要跟他走。”大婶听完紧张起来,大喊:“抓人贩子啦……”刹那间围上来十几个路人。
“我是孩子亲爸!”
“你家孩子叫什么名字?”我擦,亲爸居然答不上来,思来想去只答了个小名“猪仔”,但旁人如何也不愿相信。最后让亲妈到场救驾才平息了熊孩子的恶作剧。这就是“打酱油”的恶果。
(二)
某富商日理万机,孩子儿童节,父亲们要上台表演节目,以表示陪同孩子过了个愉快的节日。到表演结束后,有父母想找该富商聊聊天,没想到掀开表演面具,是一副陌生的面孔——原来富商找了个“替身”(公司职员)来替自己参加孩子的学校表演。旁人问父亲多长时间回家一趟,孩子表示“难说”,父亲连清明上坟都是委托职员来办的。
(三)
一哥们近期在朋友圈吐槽,说目前的孩子太皮了,孩子的母亲也不够贤惠。到底发生什么事?原来是这哥们在某知名IT公司当程序猿,天天加班加到吐血。很不容易封闭式开发了一个月回到家,儿子却不认父亲了,当着父亲的面甜甜地把爷爷叫“父亲”,老人呵呵笑,但他就像老婆给自己戴了绿帽般难受。
后来为了一件小事两夫妻吵架,吵着吵着又到了“戴绿帽”上面,老婆终于发飙:“其他人家每周末都是拖家带口到公园玩,儿子一个月难得见你一次,都快忘记你长什么样了……”程序猿的苦,只有打碎牙齿往自个肚子吞了,但对孩子的成长绝对不好。
(四)
亲戚家有个父亲,本来计划到香港出差。临走前如何也找不到港澳通行证。后来翻箱倒柜一家人终于在熊孩子房间的抽屉里找到了,一打开就傻眼了。为什么呢?证件照上面的鼻孔被涂得漆黑,还从里面冒出了烟,可怜父亲的鼻孔被熊孩子画成了烟囱。如此子是无论怎么样也是过不了关的,无法值得改期。
熊孩子大概也了解自己闯了祸,放学后不敢回家躲到了同学家,“父亲答应带我到XX游乐园,他一直失言了半年……”熊孩子委屈掉泪,惭愧的父亲请了几天假,终于让熊孩子如愿。熊孩子的这行为着实捣蛋,但却是怨恨累积后的爆发,没历程过“假单亲”的人估计非常难领会到孩子的感受。
中国大部分的爸爸都有如此的想法——照顾伴随孩子是女性的责任,只须自己赚了足够的钱就是尽了最大的责任。即便下班了,在孩子和朋友面前总是还是选择朋友;即便在家,面对孩子换尿布、喂饭也是一副“我不会”的姿势。假如你不是,那样恭喜你家孩子遇见了个好爸爸。
常常看八卦新闻的宝妈们可能也察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的男星在媒体前露面,永远都是老婆在后面抱孩子拎包,自己在前面戴着墨镜摆酷;极少像大卫·贝克汉姆那样,抱着孩子笑咪咪满脸父爱,老婆两手空空,最多拎着一个包。这就是国内外在爸爸角色上心态的差别。
有爸爸常常伴随的孩子,综合素质都会比同龄孩子出色。不然男生因为天天接触妈妈,模仿到的都是女人化的言行举止,譬如男生“掩嘴而笑”。而女生因为缺少爸爸的伴随,更容易有“恋父情结”。只可惜不少中国的爸爸总喜欢在养育孩子上饰演“打酱油”的角色,永远一副旁观者的姿态,没把伴随孩子当成我们的责任。有爸爸可能要抗议了,大家工作非常辛苦,但其实没任何一份工作会繁忙到占用24小时,只有重不看重而已,养家糊口是责任,孩子也是责任!
当然,辣妈们也要争取自己休闲的权利,该休息时要休息、该扮靓时扮靓,适合做个“甩手”母亲,将孩子托付给男性,这不是懒,也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