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父母:
每年寒暑假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的时侯, 校园里熙熙攘攘, 非常是热闹,已成为音院一大景观。可是,当我看到在考场外面不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而焦急等待孩子考完出来的父母时,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我敬佩你们,也同情你们,为了下一代的全方位成长,你们正确而有远见地让孩子选学一件乐器作为对他们开发智商、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质的方法,而为此你们又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财力,你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通过这么多年的考级, 我感觉有的问题需建议父母引起注意:
为什麽让孩子学习乐器?
有这么一种说法:“学音乐的孩子比普通的孩子聪明”,这是有肯定道理的。让大家设想一下:一个孩子拿着乐器,面前放着一本乐谱要开始演奏了。他眼看乐谱手持乐器,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眼看到的音符与乐谱上的各种标记反映到脑子里而脑要立即发出指令让手指和身体的其它有关部位开始动作,让手上的乐器奏出乐谱的需要,当乐器出声后,耳朵要听自己演奏的成效,好的要巩固,不好的要找出缘由并提出改进的方法,然后再指挥手指和身体的每个部位再行动,再听再改进,而这所有只是在几分之一秒中就要完成的。这只不过最最简单的一个说法来讲明学习乐器对训练青少年儿童的大脑和机能有多麽好有哪些用途。当然除此而外,学习乐器对孩子毅力的培养、行为的规范、注意力的集中、想象力的丰富与对美的追求等等很多好处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假如大家的父母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让孩子学习乐器那就好了,遗憾的是有不少的父母却有另一些计划:
1. 过早地决定让孩子走专业的道路。有些父母特别喜欢音乐,但他们小时却没机会学习,于是把所有期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了,为此, 他们不看孩子的生理及天分条件适不适合专业音乐学习的需要, 也不考虑孩子是不是特别喜欢音乐而强迫孩子天天过多地把时间花在了练琴上,并让孩子在短期里快快地往高级别去考级,却不知,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全方位培养的, 过早地定向只有百害而无一益。
2. 为当专长生而使劲拔程度。现在很多大、中、小学为了拓展文静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而要招收一些专长生,而专长生的需要又定位在某一级别,于是父母为了让孩子获得这一级别的通过证书就不考虑孩子的实质水平和能力,需要老师硬往某级上拔程度。如此一来, 基础没打好, 勉强攀到了某一级而再也上不去了。其实, 目前已有不少学校不只要看你的级别证书, 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质演奏水平。你有一个七级勉强通过证书还不如一个五级出色证书受青睐呢。适得其反的意思是非常了解的, 但有些父母仿佛不可以理解, 总想去跳级,拔程度。请设想一下, 假如一个普通学校的学生只背考试试题不学课文, 他能学好功课吗? 回答一定是: 不可以 ! 而多数的考级曲目是考试试题的性质, 让孩子只练考级曲目就等于让他只学考试试题, 那能学怎么样? 再说跳级也一样,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跳到小学三年级再跳到小学五年级, 这不成了特高IQ的天才了吗? 考级课程的安排也是基本需要一年考一级,为达到每级的需要应当在考级规定的曲目外还应训练很多辅助教程,如此才能达到开发智商,提升文化素质的目的,所以, 脚踏实地地一级级的学上去, 象盖高楼一样, 先把地基打得牢牢的, 树要长得高, 根就要扎得深, 请父母仔细衡量一下利弊。当然, 拔程度的问题也不全是父母的责任, 有些老师为标榜我们的教学 水平 , 极力鼓动学生往高级别考, 而且声称到我班上能在多短的时间里考过多少级等等, 对于这种老师,父母千万要慎重。
3. 为当专长生而学习乐器。一个孩子,选择了一件合适他的乐器,假如基础打得好,当专长生是大概的,怕的是不考虑条件适不适合,只须是能当专长生,就不管什麽样的乐器,是冷门就让孩子学,后来发现,这类冷门乐器由于学的人太多反而成了热点乐器,最后还是挤不进专长生的行列。更遗憾的是个别学校为了某些目的而通过加分的方法招收了一批专长生,这类学生参加了各种文静比赛获了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但却没采取特别的手段来帮助这类专长生弥补因排练演出而耽误的普通文化课, 如此一年年的过去,专长生的文化课得不到应有些辅导而直接会干扰他们以后的升学。目前不少父母把孩子推上专长生的道路的目的只是为了把它作为通向重点学校的桥梁,他们只看见能加多少分,而没注意到它的不利的一面,已有实践证明,有些初中专长生考不进重点高中、高中专长生考不进重点大学,而有的通过加分进入大学的专长生却由于文化课基础不够扎实而跟不上自己所学的专业课,所以。千万不可以把当专长生作为学习乐器的目的。
把我们的孩子与其他同学相比。有些同学是在同一个辅导班或是由同 一个老师教。本来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可以一同进步,但毕竟每一个孩子之间都是有差别的,而有些父母却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质情况,觉得其他人考了几级,我的孩子也得考几级,他通过了,我的孩子不比他差,为什麽没通过? 从主观臆测出发觉得评委不公平,于是就到考级办公室去吵闹,其实,如此做大可不必。为什麽呢?由于孩子的学习条件各有不同,简单举例,拿学钢琴来讲,手大和手小就有所不同,至于其它缘由那就太多了,如听觉的灵敏度、步伐感、音乐感、练琴的时间多少、专心的程度、父母教育的方法、老师的水平及老师对学生是不是同等看待等等都会干扰一个学生进步的快慢。所以父母最好还是实事求是,不要简单地与其他人的孩子去比, 多探寻些自己是什么原因为好。
为什麽让孩子参加考级?
参加考级的正确目的应当是: 通过考级, 获得专家的评定, 以鼓励和改进孩子的学习, 在合法的道路上向更高中一年级级迈进, 逐步把孩子培培养一名好的业余演奏者。
目前学乐器的孩子是愈加多了, 而有能力进行这方面教学的老师又太少了,于是很多没受过专业教育的人也来加入了这业余音乐教师的队伍中,这类人有些虽然水平不高,但能虚心学习,边教边提升,可以填补部分师资的不足,但也有一些投机者乘机钻入了这一队伍,开始误人子弟的教学了, 而这类人所谓的教学, 一般不懂音乐的父母是很难分辨的, 于是, 客观上就需要有一个机构来对学生的业余音乐学习进行有权威性的鉴别,如此,中央音乐学院就成立了考级委员会, 把规范业余音乐教育的任务担当了起来。学生通过考级得到专家的鉴别,可以了解自己学习的路子是不是正确,还存在什麽问题, 怎么样改进等等。所以考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检验孩子的学习状况,假如通过了某一级,说明达到了这级的程度, 路子基本正确,老师教得也很好,可以继续努力,假如不通过,要特别仔细看看评语,专家指出了什麽问题,这类问题是不是老师平常常常提出,如是,那样应当努力改正,假如这类问题老师从未提及,那就要问问老师是什么问题了,假如老师长期不让自己班上的学生考级,那就得考虑考虑这位是不是真是称职的老师了, 多数投机者是不敢让其学生考级的, 由于怕露馅。所以期望父母明确考级目的, 如此即使不通过, 也可以认真对待, 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提升水平, 争拿下次考级获得好成绩。这里要顺便说明一下:中央音乐学院为使考生在他们已经练熟所有考级曲目,期望可以准时得到评定而不耽误他们继续前进的需要下, 改变了以往每年只在寒暑假才考级的方法, 增加了考级的次数,目的是给考生和老师更多的自由来安排教学和选择考级时间,这种做法得到很多老师和父母的欢迎,但大家也发现有不少人因为对考级的认识不够正确而让我们的学生或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报名参加考试,这次没通过,也不找问题,接着再考,想撞个大运,勉强获得通过将来又快点筹备下一级,刚几个月又报名考,如此的考法对孩子的长远成长是很不利的。大家还是期望平均一年考一级,把基础打好。开发智商不可以是短期的, 父母应有远见, 基础好了不只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反而对他们的全方位成长有帮助。
近期考级又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跳级考试报名的人数愈加多,有些父母想让孩子快点在初中毕业时考过九级,以便高中学习文化课,为此就让孩子拔程度跳级。岂不知如此一来又把学习乐器参加考级的目的弄错了。大家为了纠正这种跳级考试报名的不好的倾向,决定考试报名四级以上需要持有本院前一级证书,不然假如你跳级考试报名,那样需要演奏前一级的全部曲目(包含基本训练,但可看谱),目的是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按部就班地学习,对那些确有能力的孩子也并不妨碍他们发挥我们的水平。至于有人指责大家为什么否认其它单位所发的证书,大家讲解不是否认,只不过各单位的考级系统不同,需要不同,相互不知道,大家只能对我们的证书负责。
以上什么时间只是个人的怎么看,目的是期望父母和孩子们所花费的精力和财力可以达到预期的成效。 祝你们的孩子在以后的考级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长影乐团交响乐队老首席梁向阳同志精心编选了这本“中外小提琴名曲二百首”,目前在××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出版了,我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本乐谱的编排有其独特的思路,概括地说, 所有学习小提琴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合适他的作品: 初学不久的儿童, 有小曲; 青少年有不一样的乐曲和改编的歌曲;对于中老年喜好者,有能使他们回忆往日情怀的乐曲或改编曲;而对专业演奏者来讲,这本选集的最后就有可供他们挑选能展示他们才华的名乐曲。
现在,学习小提琴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数目猛涨,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其缘由是很多父母意识到如此一个事实: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培养,要开发他们的智商、陶冶情操、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而让他们学习一件乐器,无疑是一个正确而有远见的选择,其中小提琴优美的音色和她富于媚力的表现力与较低的价格,自然成了很多父母,尤其是工薪族父母的最佳选择乐器了。
为了规范业余音乐教育,全国各地成立了不少考级的组织,拟对业余音乐学习进行鉴别,以使其走上合法。这本“中外小提琴名曲二百首”的出版,对那些想参加考级而又找不到适合乐谱的小提琴考生来讲,提供了非常大的便捷,我期望这本曲集能遭到大伙的欢迎。
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 赵 惟 俭
1f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