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这类热点专业毕业生就业是不是遭到影响,学生们的心态和对策与往年相比又有什么改变,记者调查了本市及外地部分高校热点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状况没想象得那样差,真的学有所长的毕业生就业不难。
去年从天津民航学院毕业的师亮学的电子工程就是热点专业,非常快就在天津国际创业中心找到工作。面对现在的经济形势及对热点专业就业带来的困难,师亮感觉,师弟师妹们还是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热”,不要由于学的是热点专业就期望过高。师亮觉得,所谓的热应该是指个人的进步空间,与一个行业的进步空间,而非仅仅指薪资和公司规模,同时还要将每个专业细化来对其进行长远的评估。
招聘职位依旧集中“热点”
职场对于热点专业的毕业生是不是想接纳,11月15日,第十七届“世纪星”天津人才招聘会上,记者看到的情形相对乐观。
参展的招聘单位有300家左右。管理、工程设计、贸易、销售、机械、电气智能化、物流、人力资源等职位依旧是招聘的热点职位。而传统的金融、证券和保险行业并没像大家所想的那样深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致使招聘人数大幅“缩水”,交通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招商证券等金融、证券、保险行业都有相当数目的招聘职位进行公开招聘。
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为何还可以维持比较多的公开招聘职位?天津某综合性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招聘专员告诉记者,该集团同样遭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因为该集团是综合性产业,可与时调整产业结构,依旧可以提供比较多的招聘职位和有竞争优势的薪资水平,以求招聘到出色的人才,促进企业更好地进步。
危机背景下,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忧心忡忡。一方面担忧面试机会不多,其次更担忧招聘职位的薪资待遇偏低。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获悉,各单位的薪酬基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单位存在降薪的现象。大部分企业负责招聘的职员都表示,职位薪酬不可能高于往年招聘薪资,但会基本维持原有水平。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求职者应付人力资源市场和薪资采取主动迎合态度,并针对现阶段形势自己做出相应调整。
别由于好专业错过好机会
在采访中大家发现,大多数热点专业应届毕业生心态依旧轻松,对找到好工作充满信心。天津大学应届毕业生张加波在参加了多期的企业宣讲会后说,“热点专业还会非常热啊!没看出有哪些变化,大家学校的机械、建工、建筑、化工,这类硬牌子专业的同学平均每个人手里都有3-4个offer,都抢着要。”张加波觉得,大企业不会由于经济问题就减少对将来新鲜血液的付出。假如有减少的话,也只不过小型企业。
其实大企业也在削减纳新指标。天津大学建工学院团委书记崔振平告诉记者,他们今年能明显感觉到就业市场中来自企业的重压,“某船舶设计企业全国校招指标降低了3/4,这在往年是不可能的。”学生之所以对人才市场的变化感觉不明显,是由于天津大学在海船、港口、水利、土木等学科范围处于全国领先地方,不少企业把天大作为校招的前几站,所以学生们目前感觉机会还不少,有些同学还在观望徘徊,总想等等看。天津大学习管理学院毕业生辅导员解晶感觉,对于热点专业应届毕业生而言,今年非常重要的是调整心态,“别拿去年的行情比较”。解晶告诉记者,在管理类专业中,工程管理受影响最大,工业工程也由于制造业不景气遭到影响,但只须大伙抓住每一次机会,放平心态,在学校、老师、校友的帮忙下,找到适合的工作并不太难。两位老师均表示,预计今年他们所在院系的学生就业和读研的比率达到95%以上不成问题,其中考研的比率或许会超越4成。
都在探寻有安全感的企业
问题是,不少热点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就业的预期非常难调低,一些人会选择读研究生,而急于就业的在形势不明朗的状况下更想去大企业,感觉那里有安全感。
记者从招聘会现场也发现,热点专业毕业生对大中型企业尤其是知名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的偏爱度尤为明显,比如能源、科技研发、电子、工业设计、商品制造等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和一些知名企业都成了面试者选择的热点,而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赖度则有所降低。一些流动性大而风险度又高的企业、行业,虽有比较丰厚的薪资待遇,但大学生还是以理性求稳的心态面对,没表现得特别踊跃。记者采访了一些大学生,得到的答案基本一样,就是期望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下,可以为自己增添一份经济保障,而这份保障主要源自企业的实力与面对风险的预测能力和抵御能力。
应届毕业生技巧
有真本领才是长久之计
孔凡静是天津人,现在在云南民族大学读经济学,是校学生会主席。在孔凡静看来,大学生找工作并没像大伙说得那样困难,而且不少困难其实是因为大学生自己的素质、能力问题导致的。
第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用人单位在选人伊始就带有类似的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而双方的误会也是数见不鲜。第二,大学生没工作经验,没太多的应试面试历程,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出现的又一缘由。第三,大学生自己的常识体系没打造起来,相对于没同等学历的职员不拥有优势。
孔凡静现在已经进入某大银行最后面试,总结我们的求职历程,她感觉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主如果一个心态问题:第一,正确看待自己,自己的优势、劣势都要看到,不卑不亢,平时心态看待面试企业的录用与淘汰。第二,积累经验,厚积薄发。要勇于承担责任,承担基层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步一步探寻我们的职位。假如有了如此的心态,那样,无论是哪种就业环境,就业对于这个人来讲基本不是问题。
与孔凡静的状况类似,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大四的王家卓告诉记者,经济危机对他们专业就业方面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可能也是由于大家学校的原故吧。”他说,系指导师直接告诉大家不需要担忧任何影响。现在大家专业共有170人,有70到80个人筹备毕业后接着读本系的硕士生与博士生,30多人选择出国留学,而国防班,就是毕业直接去军队的有30多人,所以最后选择就业的也就十几个人。
2008届毕业生职场信息反馈
主动应付危机
转行
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李元杰说,经济危机对他们的影响现在倒还没显现出来,但搞环境影响评价的同行已经遭到冲击。另外,李元杰反映,他的一些学国际经贸的朋友都转行了,由于这个专业现在找不到对口工作,加上本科学习的常识太泛泛了,所以没竞争优势。
创业
今年8月底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电商硕士王闽告诉记者,他的一个同学原本月薪30000港元的工作目前却降至12000港元,而其他公司平均底薪也由20000-30000港元降到了8000-12000港元。对于香港这个天天吃饭就要花掉100港元的城市,如此的薪资已经是低得不可以再低了。因为就业市场不景气,现在王闽并没选择就业,而是自主选择了一些好项目经营,筹备蓄势待发。
深造
今年6月大学毕业的赵彬言没选择就业,而是直接读了本校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专业的研究生。她说:“我所在的试验室里,往年毕业的师兄师姐们都比较容易找到认可的工作,但今年到目前也没听说哪个去了比较称心的单位。”
辞职
小徐学的是电商专业,今年6月毕业后在北京某公司国外部工作,管理的是家具装修出口贸易,但由于经济危机使得国外贸易实在不景气,不久后她所在的国外部便被撤销了,她也由国外部转到了内销部,没想到才过几天,内销部也出了问题,从原来合同上答应的3500元固定薪资转为浮动制,就是所有薪金都按顾客多少算。她一听立马离职,这第一份工作只保持了短短4个月。